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玫瑰公主之心瓣

岁月悠悠,总有一些人或事,让我们依恋、回味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《分享》明天,去剃头吧  

2006-02-28 22:18:48|  分类: 美文欣赏和收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日子过得真快,农历新年已经过了整整一个月了。明天,是农历二月初二,是咱中国传统的“春龙节”。

    3年前的二月二,那天凑巧老公和儿子去剃头,听理发的师傅介绍,才知道,原来农历二月初二,也叫“龙抬头”节,那天剃头也寓意着“龙抬头”,预示着整个一年,都会有一个好的开端。

    于是,特意查了相关的资料,才了解,原来,二月二还有那么多的说法和习俗啊。

    民间传说,每逢农历二月初二,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,从此以后,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。因此,这天就叫“春龙节”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“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”的民谚。

    关于“春龙节”的两种传说:

    一种说法:“春龙节的来源,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。说,武则天当上皇帝,惹恼了玉皇大帝,传谕四海龙王,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。不久,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,看着饿死人的惨景,担心人间生路断绝,便违抗玉帝的旨意,为人间降了一次雨。玉帝得知,把龙王打下凡间,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,山上立碑:龙王降雨犯天规,当受人间千秋罪;要想重登灵霄阁,除非金豆开花时。人们为了拯救龙王,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。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,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,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,炒一炒开了花,不就是金豆开花吗?于是,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,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,供上开了花的"金豆"。龙王抬头一看,知道百姓救它,便大声向玉帝喊到:‘金豆开花了,快放我出去!’;玉帝一看,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,只好传谕,诏龙王回到天庭,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。从此,民间形成了习惯,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,人们就爆玉米花吃。”

    第二种说法:“二月二,龙抬头,春雨下得遍地流。霹雳一声惊天地,怎知龙王心里愁。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,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。很久很久以前,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,就缺一个龙女。龙王想,要是再有个公主,儿女双全,那该有多好啊!王母知道这件事后,就给龙母吃了一料仙丹,不久,龙母就怀孕了。第二年二月二,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。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,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,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。龙母知道女儿的心,她劝公主说:“孩子,龙宫里无忧无虑,要什么有什么,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?”龙女说:“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,我一定要到人间去,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。”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。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,还给她带了一个锦囊。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,飞过九十九条河,越过九十九座山,来到了一座大山下,公主四下里望了望,只见远远地都干裂着嘴巴,庄稼都低垂着头,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,不远处,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,公主走过去,问道:“这么旱的天,你种地会有收获吗?”农夫苦笑着说:“有什么办法呢?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!”龙女很同情他,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,向地里一撒,一会儿,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,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。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,说:“仙姑,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,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。”龙女非常感动,她想,他真是个好人,一心想着别人。真是我的知音啊!于是,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,顿时电闪雷鸣,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。雨过天晴,山青了,庄稼绿了,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。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,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,说:“不用谢我,只求我俩百年合好。”小伙子听了,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。再说公主离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,龙王非常恼怒,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。龙母天天想念女儿,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,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。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,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。”

    听完了故事,再来说说二月二的民俗。

    二月二,剃龙头。——人们大年三十前修剪过的头发,整个正月里是不准再动剪的。为什么?古语说:正月里剃头死舅舅。这个当外甥的不在乎,当舅舅的似乎也不在乎,就这当妈的当姐的或当妹的心疼儿子、哥哥或弟弟,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,牢牢看着自家孩儿的头发,说什么也得等到二月二,才去剃头剪头发。不过,据考证,这风俗大概是从满族人那里流传过来的,若是堂堂大汉子民,就用不着遵守这规矩。

    二月二另有一忌,那就是女人们在这一天是不能动针线的。如果动针线,就会伤了“龙目”,还会有一只蝎子或蜈蚣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。因此,人们在这一天会把自己的女儿从婆家接回来,就为了躲避女红(仔细算一算,这一年之中,解放妇女劳动的日子和规矩其实也挺多的)。到了晚上,还要烙一盘又香又脆的黄色薄饼,但不是吃的,而是用来“熏虫儿”。原来,此时为惊蛰前后,春回大地,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要从冬眠中醒来,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。这时得用油煎一些饼子,摆在床的四周,就可以借助龙的威力来驱除害虫,这叫做“熏虫儿”。熏完床再用草木灰从床边一直撒到水缸,灰道弯曲如龙,这叫做引龙洄,也就做“领龙”。

    说完了民俗,最后就说说这二月二的吃。

    二月二龙抬头,二月二剃龙头,还有一句“二月二吃龙头”。总之这二月二是跟龙有关,那吃的也得跟龙套上,当然是吃龙头了,可为啥到现在都不知道龙头是啥滋味呢?现是因为龙头不好买呀,就是有卖的,咱家也买不起啊,再说杀一条龙多难。而杀猪多简单哪,于是大家就吃猪头了。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,供奉上天的供品。北方人在“二月二”龙抬头之日,家家户户煮猪头,是因为正月初一、十五都过完啦,“二月二”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了。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,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,正月一过,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,最后剩下一个猪头,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。

    另外,还有一个关于“二月二吃猪头”的趣事儿。

    “宋代的‘仇池笔记’中曾记录了一个故事: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 ,甚感腹饥,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,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和尚 ,王中令大怒,欲斩之,哪知和尚全无惧色,王中令很奇怪,转而向他讨食,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“蒸猪头”并为此赋诗曰:“嘴长毛短浅含膘,久向山中食药苗。蒸时已将蕉叶裹,熟时兼用杏桨浇。红鲜雅称金盘汀,熟软真堪玉箸挑。若毛根来比并,毡根自合吃藤条” 王中令吃着美馔蒸猪头,听着风趣别致的“猪头诗”甚是高兴,于是,封那和尚为“紫衣法师”。俗语还说:“哪有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 ”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。人若怀才不遇,不必气馁,早晚必会找到能够理解你,而又肯接受你的人。”

    看起来“二月二”吃猪头是古代留下的传统,是吉祥兆头的标志。

    除了吃猪头,据说二月二这天也吃春饼,名曰“吃龙鳞”;吃面条,名曰“吃龙须”;吃米饭,名曰“吃龙子”;吃馄饨,名曰“吃龙眼”;吃饺子,名曰“吃龙耳”。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,祈求龙王保佑,一年风调雨顺,获得好收成。

    总之,二月二这天,借着美味佳肴,说说龙,说说猪,讲讲故事,别让古老的节日在不久的将来慢慢消失于人间吧。

    明天,过年前理发的老公和儿子,又该大手牵小手的,一起去隔壁的美发店剃头、修剪头发了。我呢,嘿嘿,只要摸摸两个清爽干净的“龙头”,和帅气的他们一起祈福好运当头就行啦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82)| 评论(4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